比量齊觀
成語拼音
- bǐ liàng qí guān
比量齊觀成語解釋
- 指同等看待。
典故出處
- 廖仲愷《中國的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後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輸出東西,又是工藝品,是精製品;我們的輸出東西,是農產品,是原料。因此我們的輸出,必不能和輸入比量齊觀。”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對於文學作品的價值,不能簡單地以流行程度來衡量,而應綜合多方面因素,絕不能比量齊觀。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故事展現了不同事物之間複雜的關係和比較。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有兩位傑出的人物,一位是文臣李明,一位是武將張華。李明飽讀詩書,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謀略,他常常能以巧妙的計策爲國家解決難題;張華則勇猛無比,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爲國家守護邊疆,抵禦外敵。
有一次,國家面臨一場重大危機,周邊的幾個勢力同時對其虎視眈眈。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有人提議主要依靠李明的智慧來制定戰略,也有人認爲應該仰仗張華的武力去迎敵。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休,彷彿將李明和張華放在了天平的兩端進行比量。
然而,國王深知他們二人各具優勢,不能簡單地進行比量齊觀。於是,國王決定同時發揮他們兩人的長處。他讓李明根據各方勢力的情況制定出詳細的戰略佈局,又命令張華帶領軍隊按照計劃行動。
在這場危機中,李明憑藉着他對局勢的精準判斷和巧妙謀劃,爲張華的軍隊指明瞭方向;而張華則依靠他的英勇無畏和出色軍事才能,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他們二人緊密合作,相輔相成。
最終,國家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領土得以保全,人民生活恢復了平靜。而李明和張華也因爲這次合作,彼此更加了解和敬佩對方。他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作用,不能片面地進行比較和衡量。
這個古老國度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評價事物或人物時,不能簡單地進行比量齊觀,而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正如這個故事中的李明和張華,他們在不同領域各展其長,共同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貢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事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決策。歷史上許多成功的事例也都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應該從這些經驗中汲取智慧,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比量齊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