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之危

成語拼音

chèn rén zhī wēi

趁人之危成語解釋

利用別人有困難時加以要挾或陷害。

典故出處

蔣子龍《開拓者,開拓者》十六:“金城扭頭瞪他一眼:‘去你媽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成語典故

東漢涼州刺史梁鴻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權,依法查辦武威太守。梁鴻擔心會牽連朝廷高官,想殺了蘇正和滅口,就找好友蓋勳商量對策。雖然蓋勳和蘇正和是死對頭,但他還是認爲不能趁別人危難時候去害別人,這是不仁的表現。

成語造句

他這種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落井下石的行爲,與趁人之危沒有什麼區別。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商人,他經營着一家頗具規模的綢緞莊,生意一直紅紅火火。 然而,有一天,李明的綢緞莊突然遭遇了一場意外的火災,大量的貨物被燒燬,店鋪也受損嚴重。李明爲了重建店鋪和恢復生意,四處借錢,幾乎傾盡了所有的家財。 在這個時候,李明的一個競爭對手王強出現了。王強平日裏就對李明的成功心懷嫉妒,看到李明陷入困境,他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開始故意散播一些關於李明的負面消息,讓人們對李明的信譽產生懷疑,還故意壓低價格與李明競爭,試圖趁機將李明徹底擠出市場。 李明面對王強的這種趁人之危的行爲,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奈。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夠重新站起來。 李明開始更加努力地經營,他四處尋找貨源,以優質的產品和合理的價格慢慢重新贏得了顧客的信任。同時,他也積極地與一些合作伙伴溝通,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明的綢緞莊終於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而王強的那些不正當手段最終也沒有得逞,反而讓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歷史上,趁人之危的例子並不少見。就如同春秋時期,晉國的智伯瑤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他看到韓、魏兩國相對弱小,便趁他們遭遇一些困難時,逼迫他們割地。韓、魏兩國起初迫於壓力答應了,但最終他們聯合起來,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與趙國一起打敗了智伯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趁人之危也許能在短期內獲得一些利益,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爲往往是不道德的,也不會得到好的結果。真正的成功應該建立在誠信、努力和正當競爭的基礎上,而不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打擊別人。我們應該秉持正義和善良,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而不是落井下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趁人之危-成語圖片

趁人之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