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自守

成語拼音

bì mén zì shǒu

閉門自守成語解釋

①閉門不出,潔身自保。②堅壁不出,嚴加防守。

典故出處

《漢書·王莽傳下》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成語典故

朕若閉門自守,虜必縱兵大掠。★唐·吳兢《貞觀政要·征伐》

成語造句

面對外界的紛紛擾擾,他選擇了閉門自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精心鑽研學術。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曾經經歷過一段動盪的時期。 當時,衛國面臨着周邊強國的威脅和壓力。有一位衛國的將領名叫李固,他是一個謹慎而有智謀的人。在一次敵國大規模入侵的危機面前,其他將領都主張主動出擊,與敵人決一死戰。但李固經過深思熟慮後,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認爲此時敵強我弱,主動出擊並非明智之舉,很可能會導致全軍覆沒。於是,他力排衆議,決定採取閉門自守的策略。他下令關閉城門,加強城防,讓士兵們堅守崗位,準備好各種防禦工事和武器。 在敵國軍隊兵臨城下之際,他們發起了一次次猛烈的攻擊。然而,由於李固的精心部署和士兵們的頑強抵抗,敵人始終未能攻破城池。 李固深知,閉門自守只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地維持下去。他一邊積極組織防禦,一邊暗中派人去打探敵國的情況,尋找破局的機會。同時,他還鼓勵城中的百姓們團結一心,共同抵禦外敵。 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敵國軍隊因爲久攻不下,糧草供應出現了問題,士氣也逐漸低落。李固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他認爲時機已到。於是,他帶領城中的精銳部隊,趁着夜色悄悄地出城,對疲憊的敵國軍隊發動了突然襲擊。 敵國軍隊毫無防備,被打得落花流水,紛紛潰敗而逃。衛國軍隊乘勝追擊,取得了一場重大的勝利。 經此一戰,衛國轉危爲安。而李固閉門自守的策略也被人們所稱讚,他的智慧和決斷力成爲了衛國曆史上的一段佳話。後來,人們便用“閉門自守”這個成語來形容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採取保守的策略,堅守自己的陣地,等待時機以求得轉機。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也曾多次採用堅守城池的策略來應對強敵。這種閉門自守並非消極避戰,而是一種以退爲進、蓄勢待發的智慧體現。它需要領導者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堅定的決心和高超的指揮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閉門自守-成語圖片

閉門自守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