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明塞聰

成語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閉明塞聰成語解釋

堵塞視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瞭解。

典故出處

漢·王充《論衡·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一個領導者若不能廣納諫言,反而總是一意孤行,就容易陷入閉明塞聰的境地,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國王。這位國王初登王位時,心懷壯志,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起初,國王積極地廣納賢才,傾聽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國家在他的治理下,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國王身邊逐漸聚集了一些善於阿諛奉承的奸臣。這些奸臣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斷地在國王耳邊說一些諂媚的話語,讓國王漸漸迷失了自我。 慢慢地,國王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地聽取不同的聲音,對於那些直言進諫的忠臣,他開始感到厭煩。他沉浸在奸臣們營造的虛假繁榮和讚美之中,變得閉目塞聽,不願意去了解真實的民情和國家面臨的問題。 有一次,邊境發生了衝突,一些忠臣建議國王加強軍事防禦,積極應對危機。但奸臣們卻在國王面前詆譭這些忠臣,說他們是別有居心,想要藉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國王聽信了奸臣的話,不但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反而對那些忠臣進行了懲罰。 隨着局勢的惡化,國內民生凋敝,百姓怨聲載道。可國王依然閉明塞聰,被奸臣們的花言巧語所矇蔽。直到有一天,敵國的大軍長驅直入,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此時的國王才如夢初醒,但已經爲時太晚。 這個國家最終陷入了困境,而國王也因爲自己的閉目塞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的那些因爲偏聽偏信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事例一樣,這位國王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沒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被虛假的表象所迷惑,最終落得個可悲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領導者或者個人,都不能閉明塞聰,要時刻保持清醒,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和聲音,明辨是非,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重蹈覆轍。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的社會中立足,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閉明塞聰-成語圖片

閉明塞聰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