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衣糲食

成語拼音

bì yī lì shí

敝衣糲食成語解釋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頓。

典故出處

宋·曾鞏《徐復傳》窮閻漏屋,敝衣糲食,或至於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

成語典故

其在方氏者,雖未死,而敝衣糲食,幾無以爲生。★清·劉大櫆《謝氏妹六十壽辰序》

成語造句

他出身貧寒,從小過着艱苦的生活,每日皆是敝衣糲食,卻始終心懷壯志。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貧寒。 李明的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每日辛勤勞作,卻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李明從小就過着敝衣糲食的生活,他的衣服補丁摞補丁,喫的也都是粗茶淡飯。但他卻有着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並沒有因爲貧困而自怨自艾。 李明深知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於是他發奮讀書。每天,他都會早早起牀,在微弱的晨光下誦讀經典。爲了節省燈油,他常常藉着月光繼續學習。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始終堅持不懈。 有一次,村裏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李明聽聞後,便經常去向老先生請教問題。老先生被他的勤奮和好學所打動,對他悉心教導。李明在老先生的指導下,學業日益精進。 然而,生活的困難卻總是不斷襲來。有一年,莊稼遭遇了嚴重的災害,收成銳減。李明一家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常常餓肚子。但李明沒有放棄,他一邊努力尋找其他生計,一邊繼續刻苦學習。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明終於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毅力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功名。他被任命爲一方官員,終於有機會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敝衣糲食的日子,始終保持着節儉和勤奮的品質。 在爲官期間,李明清正廉潔,一心爲民。他常常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爲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他的所作所爲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也爲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李明的故事成爲了當地的佳話,人們都傳頌着他從貧困中崛起,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事蹟。他的經歷也告訴人們,即使生活困苦,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來美好的未來。而李明敝衣糲食的日子,也成爲了他人生中寶貴的財富,讓他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敝衣糲食-成語圖片

敝衣糲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