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同伐異

成語拼音

biāo tóng fá yì

標同伐異成語解釋

標標榜;伐聲討。幫助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意見不同的人。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應追求共同進步,而非標同伐異,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某個朝代,朝堂之上存在着兩個勢力集團。一方以李大人爲首,他們秉持着公正、客觀的理念,一心爲了國家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另一方則是以王大人爲首的一羣人,他們常常爲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擇手段。 起初,雙方只是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存在分歧。李大人一派主張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政策,以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而王大人一派則更注重自己的權勢和利益,他們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打壓李大人一派。 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王大人一派開始使用各種陰謀詭計,污衊、陷害李大人一派的官員。他們利用各種機會,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試圖讓皇帝對李大人一派產生反感。 面對王大人一派的攻擊,李大人一派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回擊,他們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然而,王大人一派卻變本加厲,他們開始聯合其他一些勢力,共同對李大人一派進行圍剿。 在這種情況下,朝堂之上陷入了混亂。許多官員爲了明哲保身,紛紛選擇加入王大人一派,而那些堅持正義的官員則遭到了排擠和打壓。王大人一派開始在朝堂上標同伐異,只要是與他們意見不同的人,他們就會想盡辦法進行打擊和報復。 李大人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十分憂慮。他多次向皇帝進諫,希望皇帝能夠制止王大人一派的行爲。然而,皇帝卻被王大人一派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對李大人的進諫置之不理。 最終,李大人一派在王大人一派的瘋狂攻擊下,逐漸失去了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而國家也因爲這種內鬥而陷入了動盪和危機之中。 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標同伐異所帶來的危害。當人們爲了自己的私利和偏見,而對與自己不同的人進行無端攻擊和打壓時,不僅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還會阻礙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摒棄標同伐異的狹隘思想,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他人,共同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未來。

標同伐異-成語圖片

標同伐異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