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污刃

成語拼音

bīng bù wū rèn

兵不污刃成語解釋

猶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典故出處

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場戰鬥中,我方軍隊戰術精妙,指揮得當,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勝利,兵不污刃。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雖然不算強大,但也一直維持着自己的安寧與穩定。 當時,衛國的鄰國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時常對衛國虎視眈眈,企圖侵略擴張。衛國的國君深知鄰國有意挑起戰端,於是積極整軍備戰,以防萬一。 衛國的將軍中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傑出將領,他足智多謀且英勇善戰。當鄰國終於發動了對衛國的進攻時,李牧奉命率領大軍迎敵。 李牧冷靜地分析了敵我形勢,他深知敵軍雖然來勢洶洶,但也存在着一些弱點。他決定不直接與敵軍進行大規模的正面交鋒,而是採取靈活多變的戰術。 在一場戰役中,李牧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敵軍的輕敵心理,設下了重重陷阱。敵軍果然中計,陷入了困境之中。而李牧則指揮着衛國軍隊有條不紊地進行攻擊,讓敵軍首尾不能相顧。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敵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士氣也一落千丈。李牧見時機已到,果斷下令全面出擊。衛國軍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軍,敵軍在驚慌失措中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 最終,這場戰爭以衛國的大獲全勝而告終。令人驚奇的是,衛國軍隊幾乎沒有遭受什麼傷亡,就成功地擊退了敵軍的入侵,真可謂是兵不污刃。 這一戰役讓衛國聲名遠揚,其他國家也對衛國刮目相看。而李牧也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智慧,成爲了衛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場兵不污刃的戰役被人們傳頌不衰,成爲了一個經典的軍事案例,讓後人領略到了智慧和策略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孫子兵法》中所強調的那樣,“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李牧正是通過巧妙的謀劃和出色的指揮,實現了兵不污刃的輝煌勝利。 此後,衛國繼續保持着警惕,不斷加強自身的防禦力量。而鄰國經此一役後,也不敢輕易再對衛國發動大規模的侵略。衛國在和平的環境中得以繼續發展和繁榮,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兵不污刃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那些在戰爭或衝突中,能夠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巨大勝利的情況,成爲了後人追求智慧與策略的典範。

兵不污刃-成語圖片

兵不污刃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