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精糧足

成語拼音

bīng jīng liáng zú

兵精糧足成語解釋

兵士精壯,糧草充足。形容軍力強盛,戰備充分。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

成語典故

他久鎮河北,兵精糧足,自立旗號,不服隋朝所管。★清·無名氏《說唐》第二十回

成語造句

如今的他已做好充分準備,手下將士訓練有素,糧草儲備豐富,可謂兵精糧足,隨時能夠應對各種挑戰。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個名爲越國的國家。越國的國王勾踐,立志要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 勾踐深知,要實現國家的強盛,必須要有充足的兵力和豐富的糧草。於是,他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鼓勵百姓積極耕種,興修水利,提高農業產量,確保糧食的充足供應。同時,他大力發展軍事,招募強壯的士兵,加強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經過多年的努力,越國果然變得兵精糧足。士兵們個個身強體壯,武藝高強,糧草儲備也十分豐富。此時的勾踐,開始謀劃着對外擴張。 他把目光投向了鄰國吳國。吳國當時也頗具實力,但勾踐憑藉着越國兵精糧足的優勢,毅然發動了對吳國的戰爭。在戰場上,越國的士兵們勇猛無比,以一當十,而充足的糧草供應也保障了軍隊能夠長時間作戰。 面對越國的強大攻勢,吳國漸漸難以抵擋。最終,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取得了勝利,成功地擴大了自己的領土和影響力。 越國的崛起和勝利,正是因爲做到了兵精糧足。這一成語也由此而來,它提醒着後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只有在具備了足夠的實力和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成功。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應對各種挑戰和機遇。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國家和勢力的興衰都與是否做到兵精糧足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積累足夠的資源,爲實現自己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兵精糧足-成語圖片

兵精糧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