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牀及膚
成語拼音
- bō chuáng jí fū
剝牀及膚成語解釋
-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於肌膚◇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
典故出處
- 《周易·剝》剝牀以膚,兇。”
成語典故
- 剝牀及膚,其憂豈不在民乎!★宋·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
成語造句
- 洪水迅猛上漲,形勢危急,大有剝牀及膚之勢,必須立刻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國王,他剛登上王位時,還能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國家也呈現出一派繁榮之象。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國王開始逐漸沉迷於享樂之中。他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的宮殿,舉辦奢靡的宴會,全然不顧百姓的生活。百姓們的賦稅日益加重,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
一些忠臣看到這種情況,紛紛進諫,希望國王能夠回心轉意,關注民生。但國王卻不以爲然,甚至對進諫的大臣加以斥責和懲罰。他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王者,無需在意他人的意見。
就這樣,國家的狀況每況愈下,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終於,民間開始出現了一些小規模的起義,但國王依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繼續我行我素,認爲這些只是小打小鬧,不足以威脅到他的統治。
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百姓也越來越多。這時,國王才驚慌失措起來,但已經爲時過晚。百姓們對他的不滿已經積累到了極點,如同洪水一般洶涌而來。
叛亂的軍隊如潮水般衝向王宮,國王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此時已經到了“剝牀及膚”的地步,一切都無法挽回了。他曾經所擁有的輝煌和榮耀,都在瞬間化爲烏有。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許多統治者因爲一時的疏忽和放縱,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滅和自己的悲慘命運。正如《詩經》中所云:“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時刻保持警醒,不要重蹈覆轍。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讓國家和人民能夠長治久安。
剝牀及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