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膚椎髓

成語拼音

bō fū chuí suǐ

剝膚椎髓成語解釋

剝剝去;膚皮膚;椎捶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

典故出處

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後,掇拾之餘,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

成語典故

世方以阿意順旨爲賢,剝膚椎髓爲能。★明·焦竑《玉堂叢語·政事》

成語造句

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統治者橫徵暴斂,對百姓的搜刮簡直達到了剝膚椎髓的程度。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國王貪婪無度,一心只想着搜刮百姓的財富。 這個國王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斷加重百姓的賦稅,各種苛捐雜稅如潮水般涌來。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每天都在爲生計奔波掙扎。一些大臣看到這種情況,曾多次勸諫國王,希望他能體諒百姓的艱難,減輕他們的負擔。然而,國王卻對這些勸諫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 隨着時間的推移,百姓們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的財產被一點點剝奪,甚至到了賣兒賣女的地步。許多家庭支離破碎,人們陷入了絕望的深淵。而國王卻毫不憐憫,繼續通過各種手段對百姓進行搜刮,就如同要剝去他們的皮膚,敲碎他們的骨頭,抽取他們的骨髓一般。 有一位賢明的老者,他看到國家和百姓如今的慘狀,痛心疾首。他四處奔走,呼籲百姓們團結起來,反抗國王的暴政。百姓們在他的感召下,紛紛覺醒,他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坐以待斃,必須要爲自己的生存和尊嚴而戰。 終於,百姓們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起義。他們拿起武器,衝向王宮,要推翻這個殘暴不仁的國王。國王驚恐萬分,他沒想到百姓們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氣和力量。在起義軍的強大攻勢下,國王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國王被趕下了王位,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國家經歷了這場動盪後,新的統治者吸取了教訓,開始推行仁政,減輕百姓的負擔,讓國家逐漸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而“剝膚椎髓”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統治者殘酷剝削百姓的代名詞,時刻提醒着後人要以史爲鑑,不可重蹈覆轍。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它告誡着人們,貪婪和殘暴只會帶來毀滅,只有以民爲本,才能長治久安。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讓社會更加公平、和諧、美好。

剝膚椎髓-成語圖片

剝膚椎髓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