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一毛

成語拼音

bù bá yì máo

不拔一毛成語解釋

比喻非常吝嗇。同一毛不拔”。

典故出處

宋·秦觀《浩氣傳》爲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愛者至於摩頂放踵。”

成語典故

墨子之學術貴儉,雖天下以我爲不拔一毛不恤也。★明·李贄《孔明爲後主寫申韓管子六韜》

成語造句

他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總是視若無睹,極其吝嗇,真可謂不拔一毛。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楊朱的人。他是當時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思想家。 楊朱的學說強調個人的重要性和自我保護。有一次,他的一個學生問他:“如果拔下您身上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讓天下人都得到好處,您願意這樣做嗎?”楊朱聽後,沉思片刻,然後堅定地回答道:“天下人的問題,絕不是靠拔我一根汗毛就能解決的。” 楊朱認爲,每個人都應該首先關注自己的利益和幸福,不能輕易地爲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哪怕一點點東西。他的這種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許多人認爲楊朱過於自私,只考慮自己而不顧及他人和社會的整體利益。然而,楊朱也有他的道理。他看到了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人們常常被各種外在的力量所驅使,輕易地放棄自己的權益去成全別人,結果往往是自己受到傷害而問題也並未真正得到解決。 楊朱的“不拔一毛”思想,雖然看似極端,但實際上是對當時社會過度強調集體利益而忽視個人權利的一種反思。他試圖提醒人們要重視自己的價值和利益,不要盲目地做出犧牲。 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在一些朝代,統治者爲了所謂的國家利益或集體榮譽,過度地徵發百姓,讓百姓承受沉重的負擔,甚至導致民不聊生。而楊朱的觀點則提醒人們要思考這種做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當然,楊朱的觀點也並非完全正確。在一個社會中,個人與集體、自我利益與公共利益需要達到一種平衡。如果每個人都像楊朱所說的“不拔一毛”,那麼社會的合作與發展也將無從談起。 但我們不能忽視楊朱思想的價值。他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在追求個人幸福的同時,也能爲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不拔一毛”這個成語,也因此成爲了一個提醒人們要珍惜自己、保護自己權益的象徵,同時也警示我們不能走向極端自私的道路。 時至今日,我們在面對各種選擇和決策時,也可以從楊朱的思想中汲取一些智慧。我們要在堅持自己原則和利益的基礎上,積極地與他人合作,共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個人與社會的互動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繁榮。

不拔一毛-成語圖片

不拔一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