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辯菽麥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shū mài
不辯菽麥成語解釋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典故出處
- 晉·葛洪《抱朴子·窮達》庸俗之夫,暗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整日遊手好閒,對農事一竅不通,甚至到了不辯菽麥的地步。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富家子弟,名叫李明。
李明從小生活優渥,嬌生慣養,從來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艱辛。他每日只知喫喝玩樂,對於世間萬物的認知十分有限。他的父親看到他這個樣子,十分憂心,擔心他日後無法承擔家族的重任。
有一天,父親決定帶李明去自家的農田看看,讓他了解一下糧食是如何生長的。他們來到田間,看到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父親指着那些莊稼問李明:“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李明茫然地搖了搖頭。父親嘆了口氣,耐心地告訴他這是小麥,是他們家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接着,他們又看到了一片豆類作物,父親再次問李明:“那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李明依舊不知所措,完全分不清這是豆類還是其他什麼。父親無奈地說:“你真是不辯菽麥啊!連最基本的農作物都分不清。”李明聽到父親的話,臉一下子紅了。
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們的家族財富都是通過辛勤的勞作和對土地的耕耘得來的。如果你連這些都不懂,將來如何能管理好家族的產業呢?”李明聽了父親的話,心中十分慚愧。
從那以後,李明開始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不再只沉迷於玩樂。他主動請教家中的農夫,瞭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和種植方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逐漸變得博學多才,對世間萬物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後來,在父親年老體弱時,李明順利地接手了家族的事務。他憑藉着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將家族產業打理得井井有條,不僅保持了家族的財富,還讓其不斷髮展壯大。
李明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一個警示後人的典範。人們用“不辯菽麥”這個成語來提醒那些生活富足但卻缺乏常識和實踐能力的人,要珍惜生活,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不要成爲一個對基本事物都一無所知的人。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只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礪,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諦,避免成爲一個不辯菽麥之人。
不辯菽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