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蓍龜

成語拼音

bù dài shī guī

不待蓍龜成語解釋

蓍龜古時卜筮,用蓍草和龜甲,以卜吉兇。不用占卜就能決定。比喻事情是明擺着的,非常清楚。

典故出處

《周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這件事的是非對錯,明眼人一看就心中有數,根本不待蓍龜。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重大的決策。國王需要決定是否要發動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可能會爲國家帶來榮耀和財富,但也伴隨着巨大的風險。 國王召集了他的大臣們,希望能從他們那裏得到明智的建議。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爲應該發動戰爭,憑藉國家的實力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而有的則堅決反對,認爲戰爭會給百姓帶來無盡的苦難。 在這些大臣中,有一位智者,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急於表態。他默默地觀察着局勢,思考着各種可能性。當國王詢問他的意見時,他說:“陛下,此事重大,我們不能僅憑一時的衝動或者主觀的判斷就做出決定。我們需要更加客觀和全面地考慮。” 國王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智者接着說道:“就如同占卜一樣,我們需要等待蓍草和龜甲所顯示的啓示,而不是盲目地行動。我們應該收集更多的信息,分析各方的利弊,權衡得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決策,而不是不待蓍龜就倉促行事。” 國王聽後,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自己之前確實有些急躁,沒有充分考慮到戰爭可能帶來的後果。於是,他決定聽從智者的建議,暫緩做出決定。 接下來的日子裏,國王派遣使者去收集更多關於敵方的情報,瞭解他們的軍事力量、政治局勢以及百姓的態度。同時,他也讓大臣們深入民間,聽取百姓的聲音,看看他們對於戰爭的看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王終於掌握了全面的信息。他發現敵方雖然表面上強大,但內部存在着許多矛盾和問題。而自己的國家雖然也有一些困難,但百姓們並不希望發動戰爭,他們更渴望和平與穩定。 在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後,國王最終決定放棄發動戰爭。他對大臣們說:“多虧了智者的提醒,讓我們沒有不待蓍龜就做出錯誤的決定。我們應該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爲百姓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那以後,這個國家在國王的帶領下,致力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國家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而“不待蓍龜”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提醒人們在面對重大決策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盲目行動,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做出決定。

不待蓍龜-成語圖片

不待蓍龜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