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辭而別

成語拼音

bù cí ér bié

不辭而別成語解釋

辭告辭;別離別。沒有告辭就離開了。或悄悄溜走了。

典故出處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一折報老爺得知,王粲不辭而別去了。”

成語典故

於是,大家想不辭而別。★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

成語造句

昨天他還和大家有說有笑,今天卻毫無徵兆地不辭而別,讓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驚訝和困惑。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伍員的人。伍員字子胥,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 當時楚國的奸臣費無忌誣陷太子建謀反,伍奢因受到牽連而被囚禁。楚王欲斬草除根,便派人去抓伍員及其兄長伍尚。伍尚爲人仁厚,明知此去必死無疑,但爲了盡孝,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最終和父親一起被殺害。 而伍員則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他識破了楚王的陰謀,決定逃離楚國,以圖日後報仇雪恨。他歷經千辛萬苦,一路輾轉奔波。在逃亡的過程中,伍員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危險,但他都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一克服。 有一次,伍員來到了一個小國,他在那裏結識了一些朋友。他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伍員也暫時放下了心中的仇恨,享受着這片刻的寧靜。然而,報仇的念頭始終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終於,伍員覺得時機成熟,他必須要繼續踏上征程,去尋找能夠幫助他實現復仇計劃的力量。於是,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伍員沒有向他的那些朋友們告別,就悄悄地離開了。這便是“不辭而別”。 伍員一路奔波,最終來到了吳國。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吳王闔閭的賞識和重用,成爲了吳國的重要大臣。在吳國,伍員積極謀劃,爲吳國的強大出謀劃策。 多年後,伍員終於等來了復仇的機會。他率領吳軍攻打楚國,勢如破竹,楚國連連敗退。最終,伍員實現了自己的復仇大計,宣泄了心中積壓已久的仇恨。 伍員的故事流傳千古,他的“不辭而別”雖然在當時看起來有些無情,但正是因爲他堅定的決心和對復仇的執着,才成就了他後來的輝煌。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於形容那些未經告辭就離開的人,有時也暗示着一種決絕和義無反顧的態度。 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辭而別”的故事不斷上演。它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複雜和矛盾,也讓我們明白了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有時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無論是爲了正義、理想還是個人的恩怨,那些敢於不辭而別的人,都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不斷前行。

不辭而別-成語圖片

不辭而別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