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彼此
成語拼音
- bù fēn bǐ cǐ
不分彼此成語解釋
- 彼那,對方;此這,我方。不分這個和那個。形容關係密切,交情深厚。
典故出處
- 宋·陳亮《謝安比王導論》一切以大體彌縫之,號令無所變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成語典故
- 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倆原是不分彼此的。★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三十回
成語造句
- 在這次團隊合作中,大家齊心協力,爲了共同的目標努力,早已不分彼此。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時常因爲邊界問題和資源爭奪而發生摩擦。
陳國的將軍李義爲人豪爽仗義,對待士兵親如兄弟,在國內頗受尊敬。蔡國這邊有一位謀士叫張和,他足智多謀,一心爲國。
有一次,兩國之間的矛盾再度激化,眼看一場大戰一觸即發。李義深知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他不想看到生靈塗炭,於是主動向陳國國君進言,希望能夠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然而,陳國國君卻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執意要發動戰爭。
另一邊,張和也同樣憂心忡忡,他也向蔡國國君提出了類似的建議。蔡國國君雖然有些猶豫,但在一些主戰大臣的鼓動下,最終還是決定出兵。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李義和張和偶然在邊境相遇了。他們一番交談後,發現彼此都有着對和平的渴望和對百姓的關懷。他們拋開了國家的界限,開始共同商議如何阻止這場戰爭。
李義祕密地向張和提供了陳國軍隊的一些情報,幫助蔡國更好地瞭解對方的部署。而張和也回饋以蔡國的一些情況,讓李義心中有數。兩人齊心協力,想出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試圖說服各自的國君改變主意。
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兩國國君終於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這場戰爭的必要性。最終,雙方決定坐下來進行和平談判,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在這個過程中,李義和張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不分彼此,完全不顧及自己來自不同的國家,一心只爲了和平與百姓的安寧。他們的行爲也感動了兩國的人民,成爲了人們口中傳頌的佳話。
後來,人們就用“不分彼此”這個成語來形容關係密切,交情深厚,不再區分你我。就如同李義和張和一樣,在大義面前,放下了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的界限,爲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在面對一些重大問題時,不應只考慮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而應該有更廣闊的胸懷和更高的追求,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不分彼此-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