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疾不徐

成語拼音

bù jí bù xú

不疾不徐成語解釋

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典故出處

宋·黃庭堅《王純中墓誌銘》君調用財力,不疾不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處理工作時的節奏總是恰到好處,不疾不徐,既保證了質量又能按時完成任務。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孔圉的衛國大夫,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 孔圉對待任何事情都有一種獨特的態度,既不會過於急切,也不會過於遲緩,總是保持着不疾不徐的節奏。有一次,衛國面臨着一場與鄰國的紛爭。其他大臣們有的主張立刻發動戰爭,用強硬的手段解決問題;有的則猶豫不決,遲遲不能做出決定。 而孔圉卻不慌不忙,他先是仔細分析了雙方的形勢和利弊,然後提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策略。他建議先通過外交途徑進行溝通和協商,儘量避免戰爭的爆發。如果外交努力失敗,再考慮採取軍事行動,但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不能盲目衝動。 在實施這個策略的過程中,孔圉始終保持着沉穩和冷靜。他不疾不徐地推動着各項工作的進展,既不過於着急而導致失誤,也不因爲進展緩慢而失去耐心。他的這種態度和方法,逐漸贏得了衛國國君和其他大臣們的認可和尊重。 隨着時間的推移,衛國在孔圉的治理下越來越繁榮昌盛。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家的實力也不斷增強。而孔圉不疾不徐的處事風格也成爲了衛國的一種典範,被人們傳頌和學習。 後來,孔子聽到了孔圉的事蹟,對他十分讚賞。孔子認爲孔圉這種不疾不徐的品質非常難得,值得人們敬仰和效仿。於是,孔子便用“不疾不徐”這個成語來形容孔圉的處事風格,並將其作爲一種高尚的品德加以推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事情,無論是緊急的還是重要的,我們都應該保持不疾不徐的態度。過於急切可能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或行動,而過於遲緩則可能會錯失良機。只有像孔圉一樣,以沉穩冷靜的心態,有條不紊地處理問題,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將這種不疾不徐的品質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成爲一個更加優秀和成功的人。

不疾不徐-成語圖片

不疾不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