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擒二毛

成語拼音

bù qín èr máo

不擒二毛成語解釋

擒捉拿,捕獲。二毛指頭髮斑白,引申爲上年紀的人。不捕獲年長的人。

典故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傷,不擒二毛。’”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戰爭中,我們應遵循人道主義原則,而不是像那些殘忍的侵略者,絲毫不顧不擒二毛的古訓。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戰火連連。在一個名爲邾國的小國中,有一位將軍名叫公叔痤。 這一日,公叔痤奉命率領軍隊與他國交戰。戰場上,兩軍對壘,殺聲震天。邾國軍隊在公叔痤的指揮下,奮勇殺敵,逐漸佔據了上風。 就在這時,敵軍中出現了一羣頭髮花白的老兵,他們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頑強抵抗。公叔痤看到這一幕,心中忽然想起了一個古老的道理:不擒二毛。意思是不捉拿頭髮花白的人,也就是對戰老者要有憐憫和寬容之心。 他想到了歷史上那些關於仁義之戰的記載,明白戰爭不應僅僅是殘酷的殺戮,也應該有一些基本的人道準則。於是,他下令士兵們不得傷害這些頭髮花白的老兵,要讓他們安全離開戰場。 然而,公叔痤的這一決定卻引起了一些年輕士兵的不解和質疑。他們認爲在戰場上就應該全力以赴,不應有這樣的仁慈之舉。但公叔痤堅持自己的決定,他向士兵們解釋道:“戰爭雖然殘酷,但我們也不能喪失基本的人性和道德。這些頭髮花白的老者,他們或許已經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我們不應再給他們增添更多的痛苦。” 最終,邾國軍隊在這場戰鬥中取得了勝利,但公叔痤的“不擒二毛”之舉卻在軍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些士兵開始反思戰爭的意義和價值,他們意識到戰爭不僅僅是爲了爭奪土地和權力,也應該考慮到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叔痤的這一事蹟傳遍了各國。許多人對他的仁義之舉表示讚賞和敬佩,而“不擒二毛”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成爲了提醒人們在面對衝突和戰爭時,不要忘記人性和道德的重要象徵。儘管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着那個時代,但公叔痤的行爲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心中對於和平與正義的渴望。他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應該堅守內心的善良和仁義,因爲這纔是人類文明的基石。

不擒二毛-成語圖片

不擒二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