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黍絫

成語拼音

bù shī shǔ lěi

不失黍絫成語解釋

猶言絲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典故出處

《漢書·律曆志上》權輕重不失黍絫。”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十黍爲絫,十絫爲一銖。”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科學實驗中,數據的測量需要精確到極致,哪怕是極其微小的差異都不能忽略,要做到不失黍絫。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君主十分重視對臣民的管理和國家的治理。 這個國家有一位官員名叫張謙,他以嚴謹和認真著稱。有一次,國家需要統計一批重要物資的數量,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張謙。張謙深知責任重大,他在統計過程中極其仔細,每一個數字都反覆覈對,確保沒有絲毫差錯。 當他完成統計後,將結果上報給君主。君主在仔細查看後,發現張謙的統計結果竟然精確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哪怕是最微小的數量差異都被準確無誤地記錄了下來。君主對張謙的工作非常滿意,讚歎道:“張謙做事,當真可謂是不差絲毫,猶如那計量精準的黍絫一般。”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謙的這種嚴謹態度在整個國家都出了名。其他官員們也紛紛效仿他,在處理政務時都力求做到像他那樣“不失黍絫”。因爲大家都明白,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穩定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有一年,這個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收成大幅減少。在分配救濟糧的過程中,官員們憑藉着像張謙一樣的嚴謹態度,“不失黍絫”地進行操作,確保每一個受災的百姓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救助。正是因爲這種精確到極致的安排,讓國家在困難時期也能保持穩定,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也更加深厚。 這個國家的歷史記載中,也將張謙的事蹟詳細記錄下來,以此激勵後來的官員們要始終保持這種高度負責、精確無誤的工作態度。“不失黍絫”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細緻,絲毫不差,就如同計量黍米和毫釐那樣精準。它提醒着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這種嚴謹的精神,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即使在漫長的歲月流逝中,這個成語所蘊含的寶貴品質依然熠熠生輝,成爲人們追求卓越和完美的指引。

不失黍絫-成語圖片

不失黍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