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聞問
成語拼音
- bù xiāng wén wèn
不相聞問成語解釋
-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繫或斷絕往來。
典故出處
- 《漢書·嚴助傳》於是拜爲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
成語典故
- 又三年,一貧如洗,更屢試不第,親故白眼相向,漸至不相聞問。★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崔秀才》
成語造句
- 自那次分別後,他們多年來竟再無聯繫,彼此之間不相聞問,彷彿從未相識過一般。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分別是陳國和蔡國。陳國的一位大臣名爲子反,蔡國的一位將軍名爲子期。
子反是陳國的權臣,手握重權,但他爲人傲慢自大。子期則是蔡國英勇善戰的將軍,對國家忠心耿耿。
有一次,陳國和蔡國因爲邊境的一些領土問題產生了衝突。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在這個關鍵時刻,兩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夠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爭端,避免生靈塗炭。然而,子反卻堅決主戰,他認爲憑藉陳國的實力完全可以擊敗蔡國,從而獲得更多的領土和資源。
子期得知子反的態度後,十分氣憤。他認爲子反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只爲了自己的私慾而挑起戰爭。於是,子期決定親自前往陳國,試圖說服子反放棄戰爭的念頭。
當子期來到陳國見到子反後,子反卻對他不屑一顧,根本不願意聽取他的意見。子期費盡口舌地講述戰爭的危害以及和平的好處,但子反卻不爲所動,甚至還嘲笑子期膽小怕事。
子期見子反如此頑固不化,心中充滿了失望和憤怒。他意識到,自己和子反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溝通和交流的可能。從那以後,子期和子反便如同陌生人一般,不相聞問。
最終,戰爭還是爆發了。陳國和蔡國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無數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而子反和子期,也因爲這場戰爭而結下了深深的仇怨。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場衝突雖然漸漸被人們遺忘,但子反和子期因爲彼此的傲慢與偏見而導致的不相聞問,卻成爲了一個教訓。它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分歧和矛盾時,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傾聽對方的意見,努力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而不是固執己見,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如果我們都像子反和子期那樣不相聞問,那麼只會讓矛盾越來越深,關係越來越僵。相反,如果我們能夠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對待他人,積極地進行溝通和交流,那麼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和諧與美好。
不相聞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