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恤人言

成語拼音

bù xù rén yán

不恤人言成語解釋

不管別人的議論。表示不管別人怎麼說,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典故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大則以訏謨排禍難,小則以讜正匡過失,內不慮身計,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難也。”

成語典故

不恤人言誰則敢?可憐薄倖我何曾!★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

成語造句

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努力前行,即便周圍充滿質疑與反對,也完全不恤人言。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梁國。梁國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劉暢。 劉暢是一個很有才華和抱負的人,但他性格倔強,常常固執己見。他在處理政務時,有時會做出一些與衆人意見相悖的決策。 有一次,梁國面臨着一場重大的抉擇,關於是否要與鄰國開展一項重要的合作。大部分大臣都認爲這個合作存在諸多風險,可能會給國家帶來一些不穩定因素,紛紛提出反對意見。然而,劉暢卻堅信自己的判斷,認爲這個合作會帶來巨大的利益,對國家的發展極爲有利。 衆人的勸告他全然不顧,不恤人言,堅持推動這項合作的進行。結果,正如其他大臣所擔憂的那樣,合作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給梁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和損失。 面對這樣的結果,劉暢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想起歷史上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那些一意孤行、不聽他人勸諫最終導致失敗的君王和臣子。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只憑借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應該廣泛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綜合考量各種因素。 從那以後,劉暢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行事風格。他開始更加重視他人的看法,不再盲目地不恤人言。當遇到重要決策時,他會認真傾聽大臣們的意見,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 通過這次經歷,劉暢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智慧和見識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廣泛聽取他人的聲音,集思廣益,才能做出更加明智和正確的決策。而那些不恤人言、固執己見的行爲,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和損失。梁國也因爲劉暢的改變,在之後的發展中更加穩健,國家日益繁榮昌盛。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懂得傾聽他人的意見,避免因爲不恤人言而陷入困境。

不恤人言-成語圖片

不恤人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