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徐不疾

成語拼音

bù xú bù jí

不徐不疾成語解釋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從容自然。

典故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成語典故

起初猶乍翱乍翔,不徐不疾,後來樂聲促奏,她便盤旋不已。★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成語造句

他處理事情時總是能掌控好節奏,不慌不忙,就像那走路不徐不疾之人,最終都能把問題妥善解決。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爲子產的人。子產是鄭國的一位傑出政治家。 當時鄭國在各諸侯國之間周旋,局勢複雜多變。子產肩負着治理國家的重任,他總是以一種沉穩而睿智的態度來面對各種事務。 有一次,鄭國面臨着與鄰國的一場微妙的外交爭端。其他大臣們都心急如焚,紛紛提出各種激進的建議,試圖迅速解決問題。然而,子產卻表現得不徐不疾。他冷靜地分析局勢,權衡利弊,並不急於採取行動。 他對衆人說:“我們不可操之過急,需從長計議。外交之事,猶如下棋,一步不慎,滿盤皆輸。我們要沉穩應對,找到最恰當的解決之法。”子產耐心地與其他國家進行溝通和協商,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推進着外交工作。 在處理國內事務時,子產同樣展現出這種不徐不疾的風範。面對民衆的訴求和社會的問題,他既不拖延懈怠,也不急躁冒進。他深入瞭解情況,有條不紊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他引用古代聖王的事例,向人們解釋說:“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做事如同修築堤壩,若一味求快,反而可能導致崩塌。我們需穩步前行,才能達成目標。” 在子產的治理下,鄭國逐漸穩定下來,國家日益繁榮。子產這種不徐不疾的態度和智慧,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愛戴,也爲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子產的故事流傳開來,成爲了後人學習的典範。人們從他的身上明白了,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保持不徐不疾的心態和行事風格是多麼重要。不徐不疾並非是消極等待,而是一種理性的沉澱和智慧的體現,它能讓人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實現目標。正如子產一樣,以其不徐不疾的從容,書寫了鄭國曆史上輝煌的一頁。

不徐不疾-成語圖片

不徐不疾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