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長補短

成語拼音

cái cháng bǔ duǎn

裁長補短成語解釋

指吸收別人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典故出處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安道詩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長補短,袁彥伯之亞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做到裁長補短,讓整個團隊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爲陳國的諸侯國。陳國的國君一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在陳國,有兩位才華出衆的年輕人,一個叫李華,擅長農耕,他對於種植各種農作物有着獨特的見解和精湛的技藝,能讓土地產出豐富的糧食;另一個叫張華,精通手工藝,他製作的各種器具精美絕倫,備受人們喜愛。 國君得知了他們的才能後,心想如果能將他們兩人的長處結合起來,豈不是能讓陳國發展得更好?於是,國君召見了他們,並對他們說:“我希望你們能互相學習,李華你學習張華的手工藝,張華你學習李華的農耕之術,將彼此的長處融入自身,共同爲陳國的繁榮努力。” 兩人聽了國君的話,雖然一開始有些疑惑,但還是決定聽從國君的安排。他們開始互相交流、學習。李華在學習手工藝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憑藉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努力,逐漸掌握了其中的技巧。而張華在學習農耕時,也體會到了其中的不易,但他沒有放棄,認真鑽研。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不僅保持了自己原本的長處,還真的吸收了對方的優點。李華學會了製作一些簡單而實用的農具,讓農耕更加高效;張華則掌握了一些種植的竅門,讓自己製作的器具更符合農耕的需求。 他們將這些新的技能傳授給了陳國的百姓。百姓們在他們的帶領下,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糧食產量增加了,手工藝品也更加多樣化。陳國也因此變得日益強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像陳國國君那樣,懂得裁長補短,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互相學習、互相融合。就如同《晏子春秋·內篇問上》中所說:“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也能讓集體、社會更加和諧與進步。正如陳國因爲李華和張華的裁長補短而走向繁榮,我們在生活中也應學會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裁長補短-成語圖片

裁長補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