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膏剩馥
成語拼音
- cán gāo shèng fù
殘膏剩馥成語解釋
- 殘剩餘;膏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典故出處
- 《新唐書·杜甫傳贊》唐詩人杜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剩馥,沾丐後人多矣。”
成語典故
- 君之文非不如人,今彼籍吾殘膏剩馥者,取青紫如撿薺。★明·宋廉《梅府君墓誌銘》
成語造句
- 他的文學作品雖數量不多,但每一篇都飽含深情,猶如殘膏剩馥,給後來的創作者帶來了諸多啓示和靈感。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在諸多領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詣和卓越的見解。他家中藏書豐富,每一本典籍都被他反覆研讀,書頁上滿是他的批註和思考。
這位學者非常慷慨,對於前來求學的年輕人,他總是不吝賜教,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許多年輕學子在他的指導下,學業有成,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隨着歲月的流逝,學者漸漸老去,但他的智慧和思想卻如同珍貴的寶藏,流傳了下來。那些曾經受教於他的學生們,各自在不同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帶着學者的教誨和精神,繼續前行。
後來,一位年輕的後生聽聞了這位學者的事蹟,對他充滿了崇敬和嚮往。後生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學者曾經居住的地方。雖然學者已經不在了,但那滿屋子的書籍和留下的筆記,彷彿還散發着學者智慧的餘暉。
後生如獲至寶,他在那間屋子裏日夜鑽研,汲取着學者留下的殘膏剩馥。他從那些批註和思考中,感受到了學者對知識的執着追求和深刻洞察。通過對這些遺留財富的學習,後生的學問也日益精進。
他也效仿那位學者,將自己所學無私地傳授給其他年輕的求學者,讓這份智慧的火種得以延續。就這樣,學者的精神和知識如同接力棒一般,在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中傳遞下去,永遠不會消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前人留下的智慧和成果,即使只是一些殘餘的部分,也有着巨大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應當珍惜並傳承這些寶貴的財富,讓它們在時間的磨礪下依然熠熠生輝。正如那殘膏剩馥,雖歷經歲月,卻依然能夠滋養着後來人的成長和進步。
殘膏剩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