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之過蹙

成語拼音

cāo zhī guò cù

操之過蹙成語解釋

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典故出處

語出《公羊傳·莊公三十年》抜齊人伐山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爲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爲已蹙矣!’”

成語典故

若中路封關,操之過蹙,而東西各路得以偷販出洋,則正稅徒虧,而漏卮依然莫塞。★清·林則徐《復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

成語造句

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不能盲目求快,否則很容易因爲考慮不周而出現問題,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切不可操之過蹙。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治國才能,但有時卻過於心急,常常在決策上操之過蹙。 有一次,衛國面臨着一場與鄰國的爭端。衛靈公在還沒有充分了解情況和權衡利弊的情況下,就急於發動戰爭。大臣們紛紛進諫,勸他要謹慎行事,不可操之過急,但衛靈公卻固執己見,認爲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才能佔據主動。 戰爭一開始,衛國軍隊由於準備不充分,陷入了被動局面。而鄰國卻早有謀劃,戰術運用得當,使得衛國連連失利。此時的衛靈公纔開始懊悔自己當初的魯莽決定,但爲時已晚。 在困境中,一位睿智的大臣對衛靈公說:“主公,您之前就是因爲操之過蹙,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做出決定,才導致瞭如今的局面。治國如同下棋,每一步都需要謹慎思考,不能僅憑一時衝動啊。”衛靈公聽後,陷入了沉思。 他回想起歷史上許多因爲衝動決策而導致失敗的例子,比如春秋時期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不懂得審時度勢,盲目堅持所謂的仁義,結果大敗而歸。他意識到自己不能重蹈覆轍,必須改變這種操之過蹙的行事風格。 於是,衛靈公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爲,重新審視局勢。他積極聽取大臣們的建議,調整戰略,逐步扭轉了戰爭的不利局面。經過艱苦的努力,衛國最終與鄰國達成了和平協議,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這件事讓衛靈公深刻地認識到,操之過蹙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在之後的治理國家中,他更加註重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再輕易地被情緒左右,而是經過充分的論證和思考後才做出決定。衛國也因此逐漸走向了繁榮和穩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避免操之過蹙。當面對重要的事情時,不能盲目行動,要保持冷靜和理智,充分收集信息,權衡利弊,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出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因爲衝動而犯下錯誤,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正如古人所說:“謀定而後動”,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謀劃,行動起來纔會更加從容和有效。

操之過蹙-成語圖片

操之過蹙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