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

成語拼音

chá yán guān sè

察言觀色成語解釋

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典故出處

《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成語典故

寶釵見此景況,察言觀色,早知覺了七八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成語造句

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多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要懂得察言觀色,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晏嬰的人,他是齊國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嬰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而聞名於世。 有一次,齊國的國君派晏嬰出使楚國。楚國的國君聽聞晏嬰身材矮小,便想借此機會羞辱他一番。當晏嬰來到楚國的宮殿時,城門緊閉,旁邊只開了一個小小的側門。楚國的官員傲慢地對晏嬰說:“你就從這個小門進去吧,因爲你身材那麼矮小,大門可不適合你。”晏嬰並沒有發怒,而是冷靜地看了看周圍的情況,然後笑着說:“這是狗洞,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那我自然會從狗洞進去;可我今天是來訪問楚國的,怎麼能從狗洞進呢?”楚國的官員們聽了,頓時面紅耳赤,只好打開大門讓晏嬰堂堂正正地進入宮殿。 在宮殿中,楚國國君故意刁難晏嬰,問他:“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出使呢?”晏嬰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齊國人才濟濟,只不過我們有規定,派最有才能的人出使到最賢明的國君那裏,像我這樣沒有什麼才能的人,就只能出使到楚國了。”楚國國君又一次被晏嬰的巧言善辯弄得無言以對。 晏嬰在整個出使過程中,始終保持着冷靜和沉着,他通過察言觀色,敏銳地察覺到楚國國君和官員們的意圖,然後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言辭進行迴應,既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也展現了自己的才華。 回到齊國後,晏嬰繼續憑藉着他的察言觀色能力在政治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他能夠準確地理解國君的心思和意圖,從而提出合理的建議和策略。同時,他也善於觀察同僚們的言行舉止,巧妙地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晏嬰的一生,都在踐行着察言觀色的智慧。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學習和借鑑的典範。他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和處理事務時,不能僅僅憑藉自己的主觀意願行事,而要學會觀察他人的言行和表情,瞭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和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取得成功。正如《論語》中所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做到遊刃有餘。

察言觀色-成語圖片

察言觀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