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

成語拼音

chéng wáng bài kòu

成王敗寇成語解釋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寇賊‖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典故出處

柳亞子《題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人物起起伏伏,然而人們往往以結果論英雄,正所謂成王敗寇。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朝代更迭,英雄輩出。在那個充滿戰亂與紛爭的時代,無數人爲了爭奪天下而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時,各方勢力紛紛崛起,其中以項羽和劉邦最爲突出。項羽,力能扛鼎,勇猛無比,他率領着強大的楚軍,在戰場上屢戰屢勝,威震天下。劉邦,雖然出身平凡,但他善於用人,有着非凡的謀略和智慧。 起初,項羽佔據着明顯的優勢,他在鉅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秦軍主力,成爲了各路諸侯的領袖。然而,劉邦卻採取了迂迴的策略,他避開了項羽的鋒芒,悄悄地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雙方展開了多次激烈的戰鬥。 項羽雖然勇猛,但他性格剛愎自用,不聽從謀士的建議,導致許多決策失誤。而劉邦則廣納賢才,他手下有蕭何、張良、韓信等傑出的人才爲他出謀劃策。最終,在垓下之戰中,劉邦率領的漢軍擊敗了項羽的楚軍。項羽陷入了絕境,他帶領着少數親信突圍而出,但最終還是在烏江邊自刎身亡。 劉邦則在這場爭鬥中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成爲了天下的統治者。歷史的評判往往是殘酷的,劉邦成爲了一代明君,被人們傳頌和讚揚;而項羽則成爲了失敗者,他的事蹟雖然也被人們銘記,但更多的是被視爲悲劇英雄。 這就是成王敗寇的真實寫照。在歷史的舞臺上,勝利者往往能夠掌握話語權,他們的行爲和決策被視爲正確和偉大的。而失敗者則往往被貶低和遺忘,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可能會被忽視。然而,我們不能僅僅以成敗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項羽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的勇猛和豪情依然令人敬佩;劉邦的成功也並非偶然,他的智慧和謀略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成王敗寇這個成語提醒着我們,在面對競爭和挑戰時,我們要努力爭取勝利,但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價值觀。勝利並不意味着一切,失敗也不代表着終結。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種種挑戰。無論是成王還是敗寇,都應該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獨特的印記,爲後人所銘記和思考。

成王敗寇-成語圖片

成王敗寇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