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魚之禍

成語拼音

chí yú zhī huò

池魚之禍成語解釋

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典故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運變革。地方將有兵戈大亂,不產這光景了。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一直本本分分地過日子,未曾想到竟會因他人的過錯遭受池魚之禍。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忠誠而善良的大臣,名叫林之渙。 林之渙爲人正直,一心爲國家和百姓着想,常常直言進諫,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議。然而,當時的國君卻寵信一些奸佞之臣,他們對林之渙十分嫉妒和怨恨。 一天,這些奸佞之臣爲了陷害林之渙,想出了一個毒計。他們故意在國君面前歪曲事實,說林之渙有謀反之心。國君本就昏庸,輕易地就相信了他們的讒言,決定將林之渙處死。 林之渙得知自己即將面臨大禍,心中悲憤不已,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清白。在被押往刑場的路上,百姓們都爲他感到惋惜和不平。 林之渙有一位好友,名叫張宇。張宇深知林之渙是被冤枉的,他想要救他,可是卻無能爲力。看着林之渙即將遭遇不幸,張宇痛心疾首。 最終,林之渙被冤殺,而那些奸佞之臣卻更加得意洋洋。然而,他們的所作所爲卻引起了百姓們的極大不滿,國家也逐漸陷入動盪之中。 不久之後,這個諸侯國遭到了敵國的入侵。由於國內人心惶惶,軍隊也失去了戰鬥力,很快就被敵國打得節節敗退。百姓們遭受了戰火的摧殘,生活苦不堪言。 此時,人們才意識到,因爲國君的昏庸和姦佞之臣的陷害,導致了林之渙這樣的忠臣被害,這就如同池魚之禍一般,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給整個國家和百姓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後來,這個諸侯國被敵國吞併,成爲了歷史的一部分。而林之渙的遭遇和這個國家的悲劇,也被人們銘記在心,成爲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提醒着後人要明辨是非,不要因爲一時的錯誤決策而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正如古人所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有明智的君主和忠誠的臣子,否則就會像這個諸侯國一樣,因爲小小的錯誤而引發池魚之禍,最終走向滅亡。

池魚之禍-成語圖片

池魚之禍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