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魚之殃

成語拼音

chí yú zhī yāng

池魚之殃成語解釋

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典故出處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

成語典故

王仁東也覺得軍機全班盡撤,未免過分,連帶使翁同酥受池魚之殃,內心更爲不安。★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成語造句

他因爲與那起糾紛中的一方關係較好,結果被牽扯其中,遭了池魚之殃。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諸侯國名叫宋國。宋國有一位大臣名叫子罕,他爲人正直,很受百姓愛戴。 當時,宋國的鄰國楚國國力強盛,時常對周邊國家進行侵擾。有一次,楚國決定出兵攻打宋國,消息傳到宋國後,舉國上下一片恐慌。 子罕深知戰爭的殘酷,他極力勸說宋國國君加強防禦,準備迎戰。然而,宋國國君卻猶豫不決,擔心難以抵擋楚國的強大兵力。 在楚國軍隊逼近宋國邊境之時,邊境上的百姓們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許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而在宋國都城內,一些大臣們爲了自身利益,開始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 子罕看到這一切,心中十分悲痛。他四處奔走,努力安撫百姓,組織力量抵抗楚國的進攻。 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一個富商家中養了一池珍貴的魚,由於戰爭的混亂,一場大火突然在附近燃起,火勢迅速蔓延,不僅燒燬了許多房屋,也殃及到了這個富商家的魚池,那些魚兒全都遭了殃。 這件事讓子罕深刻地意識到,在戰爭的災難面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即使是像富商家中那些無辜的池魚,也會因爲戰爭帶來的混亂而遭受無妄之災。 最終,宋國雖然經過艱苦的戰鬥,但還是難以抵擋楚國的強大攻勢,遭受了重大的損失。然而,子罕的努力和他所展現出的高尚品質卻被百姓們銘記在心。 “池魚之殃”這個成語也就由此而來,它用來比喻因受連累而無端遭到的禍害。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衝突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讓無辜的人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也告誡人們要珍惜和平,努力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避免遭受像池魚之殃那樣的不幸。

池魚之殃-成語圖片

池魚之殃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