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回觀望

成語拼音

chí huí guān wàng

遲回觀望成語解釋

猶言遲疑觀望。

典故出處

《清史稿·李森先傳》上孜孜圖治,求言詔屢下,而諸臣遲回觀望者,皆以從前言事諸葛亮臣,一經懲創,則流徙永錮,相率以言爲戒耳。”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是否要投資這個新項目時,他一直拿不定主意,始終在遲回觀望,導致錯失了最佳時機。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的局面下,局勢變幻莫測。趙國的一位將領名叫李牧,他智勇雙全,鎮守邊疆,多次成功抵禦了匈奴的入侵。 有一次,秦國見趙國與匈奴交戰頻繁,國內兵力有所分散,便想趁機對趙國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消息傳到趙國朝廷,衆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立刻集結兵力全力對抗秦國,有的則認爲應當先觀察局勢,再做決定。李牧在邊疆得知此事後,也陷入了沉思。 此時的趙國,就如同處在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着艱難的抉擇。李牧深知秦國的強大,草率出兵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如果只是遲回觀望,也可能會錯失抵禦的最佳時機。他一邊密切關注着秦國軍隊的動向,一邊整頓自己的兵馬,做好隨時應對的準備。 朝廷中的一些大臣,面對如此複雜的局勢,開始變得猶豫不決。他們既擔心與秦國交戰會損失慘重,又害怕不採取行動會被秦國各個擊破。這種遲回觀望的態度,使得趙國在決策上陷入了僵局。 然而,時間不等人。秦國的軍隊逐漸逼近趙國邊境,形勢越發危急。李牧意識到不能再繼續猶豫下去,他果斷地向朝廷上書,陳述了自己的作戰計劃,並請求朝廷給予支持。最終,在李牧的堅決主張和精心策劃下,趙國決定奮起抵抗秦國。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趙國雖然損失不小,但成功地擊退了秦國的進攻,暫時保住了國家的安全。而那些曾經遲回觀望的大臣們,也從這次事件中深刻地認識到,在關鍵時刻必須要有果斷的決策和行動,不能一味地猶豫和觀望。 這段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大抉擇和複雜局勢時,遲回觀望可能會錯失良機,甚至導致嚴重的後果。我們應當像李牧一樣,在充分分析和思考的基礎上,勇敢地做出決策並付諸行動,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足。

遲回觀望-成語圖片

遲回觀望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