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短寸長

成語拼音

chǐ duǎn cù cháng

尺短寸長成語解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典故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正所謂“尺短寸長”,不能輕易地輕視他人。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爲師曠的盲人音樂家,他以其卓越的音樂才能和深刻的智慧而聞名。 當時,晉國的國君晉平公非常喜愛音樂,經常邀請師曠爲他演奏。有一次,晉平公與羣臣飲酒作樂,酒過三巡之後,晉平公感慨地說:“我如今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太晚了吧。”師曠聽後,微微一笑,回答道:“主公,這怎麼會晚呢?臣聽說,學習這件事,就如同點亮一盞燈,在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如同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樣。” 晉平公聽了師曠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自己雖然身爲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但在知識和智慧方面,卻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他意識到,不能因爲自己的年齡或者身份而放棄學習和進步。 從那以後,晉平公開始更加勤奮地學習,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能力。而師曠的那句“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也成爲了流傳千古的名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例子都印證了這個道理。比如,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他們或許在仕途上並不順利,但卻憑藉着自己出衆的文學才華而流芳百世;又比如一些勇猛的武將,可能在智謀方面有所欠缺,但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卻令人讚歎不已。 就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就和貢獻。在一個團隊中,有的人擅長策劃,有的人擅長執行,有的人擅長溝通,只有當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相互協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尺短寸長”這個成語告訴我們,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同時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不能因爲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優勢而驕傲自滿,也不能因爲他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輕視他們。只有保持一顆謙虛的心,不斷學習和進步,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在當今社會,這個道理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面臨着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只有尊重和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我們才能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讓我們銘記“尺短寸長”的智慧,以開放的心態和包容的精神,去擁抱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尺短寸長-成語圖片

尺短寸長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