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鏖兵

成語拼音

chì bì áo bīng

赤壁鏖兵成語解釋

鏖激戰『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典故出處

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一折叵耐劉備那廝,暗地奪取荊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東吳力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當年那場戰爭激烈異常,其殘酷程度猶如赤壁鏖兵,無數將士血灑疆場。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江而下消滅孫權。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此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荊州,收降了荊州水軍,並擁有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 曹操寫信給孫權,揚言要率領八十萬大軍與孫權“會獵”於江東。面對曹操的強大壓力,孫權的部下大多主張投降,只有魯肅堅決主戰,並建議孫權召回在鄱陽湖訓練水軍的周瑜。周瑜回來後,向孫權詳細分析了曹軍的弱點,並堅決主張抗擊曹操。 孫權最終下定決心,任命周瑜、程普爲左右督,魯肅爲贊軍校尉,率三萬吳軍精銳迎戰曹軍。孫劉聯軍與曹軍在赤壁相遇。曹軍初戰失利,退回江北。曹操的士兵大多來自北方,不擅長水戰,於是曹操下令將艦船首尾用鐵索連接起來,士兵在船上行動如履平地。 周瑜的部將黃蓋看出了曹軍這一弱點,他向周瑜建議使用火攻之計。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讓黃蓋寫信詐降曹操。曹操以爲黃蓋真的投降,大喜過望。 在一個東南風大作的夜晚,黃蓋率領裝滿茅草等易燃物的戰船數十艘,衝向曹軍艦隊。接近曹軍時,黃蓋下令點燃戰船,火船藉助風勢,如離弦之箭衝向曹軍連環戰船。頓時,火光沖天,曹軍的艦船紛紛着火,士兵們驚慌失措,燒死、溺死者不計其數。孫劉聯軍趁機發動進攻,曹軍大敗。 曹操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殘部北退。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役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赤壁鏖兵,展現了孫劉聯軍的英勇無畏和卓越智慧。在敵衆我寡、形勢危急的情況下,他們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巧妙的計謀和出色的指揮,戰勝了強大的曹軍。這場戰役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被後世廣爲傳頌。 正如《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那樣,赤壁鏖兵的場面驚心動魄,英雄豪傑輩出。周瑜的雄才大略、黃蓋的忠勇智謀、魯肅的深謀遠慮,都在這場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而曹操的驕傲自大、輕信他人,也導致了他的失敗。赤壁鏖兵不僅是一場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它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和價值,至今仍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

赤壁鏖兵-成語圖片

赤壁鏖兵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