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鐘掩耳
成語拼音
- dào zhōng yǎn ěr
盜鐘掩耳成語解釋
- 盜:盜竊;鍾:古代一種樂器。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典故出處
-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成語典故
- 從前有個小偷發現人家家門口掛着一口很大的銅鐘,他想偷但一個人搬不動,想把他敲碎賣碎銅,擔心敲鐘時別人聽到聲音而偷不成,終於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結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
成語造句
- 他以爲自己的小把戲能瞞天過海,卻不知那只是盜鐘掩耳,自欺欺人罷了。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叫晉國。在晉國的都城中,有一個貪婪而愚蠢的人,我們暫且稱他爲愚人甲。
愚人甲家境貧寒,但他卻一心想着不勞而獲,過上富裕的生活。一天,他路過城中的一座寺廟,看到寺廟中懸掛着一口巨大而精美的銅鐘。這口鐘造型古樸,鐘聲悠揚,愚人甲心中頓時起了貪念。他心想,如果能把這口鐘偷走賣掉,那一定能得到一大筆錢財。
於是,愚人甲開始策劃如何偷走這口鐘。經過幾天的觀察,他發現寺廟裏的僧人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離開寺廟去化緣,這便是他下手的最佳時機。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愚人甲趁着僧人都離開寺廟後,悄悄地潛入寺廟,準備將鍾偷走。可是,這口鐘實在是太大太重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將其挪動分毫。愚人甲急得滿頭大汗,他絞盡腦汁地想辦法。
突然,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自認爲絕妙的主意。他找來一塊大石頭,用力地砸向銅鐘,想把鍾砸成小塊再拿走。然而,當石頭砸向銅鐘時,發出了巨大而響亮的聲響,鐘聲在整個城中迴盪。愚人甲被這突如其來的巨響嚇得驚慌失措,他心想,如果被別人發現了,那他可就完了。
在慌亂之中,愚人甲做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動。他竟然急忙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爲這樣就可以聽不到鐘聲了。他一邊捂着耳朵,一邊繼續砸鍾,嘴裏還唸唸有詞:“這下聽不到鐘聲了,別人也不會發現我了。”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雖然捂住了自己的耳朵,鐘聲卻依然在向外傳播。周圍的鄰居聽到鐘聲紛紛趕來,正好將正在盜鐘的愚人甲當場抓獲。
這個故事後來被人們傳爲笑談,“盜鐘掩耳”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用來形容那些自欺欺人,明明掩蓋不了事實,卻還妄圖欺騙自己和他人的人。就如同愚人甲,捂住自己的耳朵並不能改變鐘聲會被他人聽到的事實。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愚人甲這樣的人,他們妄圖通過一些可笑的手段來掩蓋自己的錯誤或罪行,但最終都難逃被揭露和懲罰的命運。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吸取教訓,要勇於面對現實,而不是選擇逃避和自欺欺人。只有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和穩健。
盜鐘掩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