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敵不意
成語拼音
- chū dí bù yì
出敵不意成語解釋
- 指行動出於敵方意料。
典故出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讓我去,出敵不意,攔腰插一拳,也許能夠把敵陣衝亂。”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戰場上,我方軍隊採取了迂迴的戰術,突然出現在敵軍後方,這一招出敵不意,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場上,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將領叫李明。當時國家正面臨着外敵的頻繁侵擾,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李明深知敵人的強大和狡詐,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有效地抵禦敵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他發現敵人每次進攻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他們也自恃強大而逐漸變得有些輕敵。
有一次,敵人又集結了大批兵力準備進犯。李明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決定採取一種出敵不意的策略。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大規模地集結軍隊正面迎敵,而是挑選了一支精銳的小部隊,悄悄繞到敵人後方。
與此同時,他故意在邊境營造出一副防守鬆懈的假象,讓敵人誤以爲有機可乘。敵人果然中計,氣勢洶洶地殺來,以爲可以輕鬆突破防線。然而,當他們長驅直入之時,李明帶領的那支精銳小部隊卻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敵人後方,迅速展開攻擊。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完全陷入了混亂之中。
李明抓住這個機會,指揮前方的軍隊也發起了反攻。敵人腹背受敵,首尾不能相顧,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一戰,李明憑藉着出敵不意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不僅成功擊退了敵人,還讓敵人元氣大傷,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再輕易來犯。
在歷史上,類似這樣出敵不意而獲得勝利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孫子兵法》中就強調了“兵者,詭道也”,強調作戰時要善於運用奇謀詭計,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就像李明一樣,他沒有拘泥於傳統的作戰方式,而是敢於創新,抓住敵人的弱點,以出敵不意的行動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這次勝利不僅保衛了國家和人民,也讓李明的威名遠揚,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故事也一直被後世傳頌,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善於打破常規,運用智慧和勇氣,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去戰勝敵人。
出敵不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