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四合

成語拼音

chǔ gē sì hé

楚歌四合成語解釋

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典故出處

唐·李白《擬恨賦》若乃項王虎鬥,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艱難的時刻,他彷彿置身於困境之中,周圍的局勢如同楚歌四合,讓他倍感壓力。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與“楚歌四合”這個成語緊密相關。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紛紛揭竿而起。其中,項羽以其勇猛無畏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迅速崛起成爲一支強大的勢力。他率領楚軍,歷經無數次戰鬥,屢戰屢勝,威震天下。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項羽在與劉邦的爭鬥中逐漸處於下風。劉邦採納了謀士們的策略,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逐漸形成了對項羽的包圍之勢。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大軍圍困在垓下。此時的項羽雖然仍擁有精銳的部隊,但糧草匱乏,士氣低落。劉邦深知項羽的勇猛,知道正面強攻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策。 劉邦命令士兵們在夜晚圍着項羽的營地唱起了楚地的歌謠。那歌聲此起彼伏,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清晰。項羽和他的士兵們聽到這些熟悉的楚歌,心中頓時涌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和絕望之感。他們以爲楚地已經全部淪陷,自己已經沒有了退路。 項羽心中萬分悲涼,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絕境。他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輝煌戰績,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在這楚歌四合的氛圍中,項羽的鬥志逐漸瓦解。 他的愛妃虞姬陪伴在他身旁,看着項羽如此痛苦,心中也是悲痛萬分。項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以歌舞迴應,表達自己對項羽的深情和不離不棄。然而,最終虞姬爲了不拖累項羽,拔劍自刎。 項羽在這楚歌四合的困境中,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儘管他依然勇猛無比,但他的內心已經千瘡百孔。最終,他帶領着少數親信突出重圍,但在途中,項羽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選擇了在烏江邊自刎,結束了自己輝煌而悲壯的一生。 “楚歌四合”這個成語,正是源自這段歷史。它形象地描繪了被重重包圍、陷入絕境、四面楚歌的艱難處境。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項羽這位英雄的悲劇命運,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局勢的瞬息萬變。這段故事成爲了歷史的經典,讓後人在感慨之餘,也不斷從中汲取教訓和智慧。

楚歌四合-成語圖片

楚歌四合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