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心積慮

成語拼音

chǔ xīn jī lǜ

處心積慮成語解釋

處心存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老虎。形容蓄謀已久。

典故出處

《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成語典故

如此者處心積慮,已非一日。★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六回

成語造句

他爲了獲取這份工作,背後做了很多小動作,看似平常的表現,其實都是處心積慮的謀劃。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中,有一位名叫姬厚的大臣。 姬厚爲人狡黠,野心勃勃。他一直覬覦着衛國的最高權力,想要取代衛國國君。多年來,他處心積慮地謀劃着自己的計劃。 他表面上對國君忠心耿耿,暗地裏卻勾結其他心懷叵測的大臣,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利用各種手段,拉攏人心,許諾給他們好處,讓他們爲自己效力。 爲了達到目的,姬厚不惜使用各種陰謀詭計。他在宮廷中散佈謠言,詆譭那些忠於國君的大臣,使得國君對他們產生懷疑和不信任。同時,他又在暗中收集國君的一些把柄,準備在關鍵時刻拿出來作爲威脅。 有一次,衛國與鄰國發生了衝突。姬厚看到了機會,他故意在軍事策略上誤導國君,導致衛國在戰爭中遭受了重大損失。趁此機會,姬厚進一步煽動民衆對國君的不滿情緒。 經過長時間的處心積慮,姬厚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聯合自己的黨羽,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成功地將國君趕下了臺,自己登上了衛國的王位。 然而,姬厚的所作所爲並沒有得到民衆的認可和支持。他的統治充滿了暴政和壓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終,衛國陷入了動盪和混亂之中。 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姬厚處心積慮得來的權力並沒有給他帶來長久的榮耀和幸福,反而讓他陷入了困境和危機。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那些爲了個人私利而不擇手段、處心積慮的人,最終往往會自食惡果。

處心積慮-成語圖片

處心積慮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