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名竹帛
成語拼音
- chuí míng zhú bó
垂名竹帛成語解釋
- 垂名傳名。竹帛古代供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典故出處
- 《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業,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一個人的功績若能垂名竹帛,那定是其一生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的結果。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英雄豪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奉獻自己的一生,他們的事蹟和精神垂名竹帛。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外敵的入侵。國家的邊境時常遭到敵軍的騷擾和攻擊,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一位年輕的將軍挺身而出,他名叫李毅。
李毅自幼習武,有着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智慧。他深知國家面臨的危機,決定率領軍隊出征,抗擊外敵。在出徵前,他向士兵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我們身爲軍人,有責任保衛我們的家園和人民。我們要奮勇殺敵,讓我們的名字垂名竹帛,爲國家和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勳!”士兵們聽了他的話,士氣大振,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他出生入死。
李毅帶領着軍隊與敵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鬥。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決心。他的軍隊在他的帶領下,逐漸取得了戰場上的優勢,將敵軍打得節節敗退。
然而,敵軍並不甘心失敗,他們集結了更多的兵力,對李毅的軍隊發起了瘋狂的反擊。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李毅的軍隊陷入了敵軍的包圍之中。面對重重困境,李毅並沒有退縮,他冷靜地分析着戰場上的形勢,制定出了一系列巧妙的戰略。
在李毅的指揮下,軍隊成功地突破了敵軍的包圍,並且給予了敵軍沉重的打擊。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戰爭的局勢,敵軍不得不開始撤退。李毅乘勝追擊,繼續擴大戰果,最終將敵軍趕出了國家的邊境。
戰爭結束後,李毅和他的軍隊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熱烈歡迎和讚譽。他們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國家,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李毅也因爲他在戰爭中的傑出表現,被封爲了大將軍,他的事蹟被記載在了史書之中,垂名竹帛。
多年後,李毅雖然已經老去,但他的名字依然被人們銘記在心。他的故事成爲了激勵後人的典範,讓人們明白,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就能夠爲國家和人民做出偉大的貢獻,讓自己的名字垂名竹帛,永載史冊。而那些爲了國家和人民奮鬥犧牲的英雄們,他們的精神也將永遠流傳下去,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在歷史的畫卷中,像李毅這樣垂名竹帛的英雄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忠誠、勇敢和奉獻的精神,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故事,將永遠激勵着我們爲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垂名竹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