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商議

成語拼音

cóng cháng shāng yì

從長商議成語解釋

猶言從長計議。

典故出處

《水滸傳》第六八回[蘇定]也道‘梁山泊吳用那廝,詭計多謀,不可輕敵,只宜退守;待救兵到來,從長商議。’”

成語典故

須與郎從長商議一個計策便好。★《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

成語造句

這件事頗爲複雜,咱們彆着急做決定,還是從長商議。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一位智慧且謹慎的大臣叫李恪。 當時,諸侯國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決策。周邊的一個強國對他們虎視眈眈,不斷進行軍事挑釁,國內人心惶惶。國王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有的大臣主張立刻集結全國兵力,與強國決一死戰;有的則建議派出使者,試圖通過談判來解決爭端。 李恪在聽完衆人的意見後,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爲此事不可倉促決定,需要從長商議。他向國王進言,說道:“陛下,戰爭絕非兒戲,關乎國家存亡和百姓生死。我們現在對敵人的情況瞭解並不全面,倉促應戰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而談判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全面考慮各種因素,仔細權衡利弊。” 國王聽後,覺得李恪的話有道理,便決定先暫停決策,從長商議。李恪開始積極收集關於強國的各種信息,包括他們的軍事力量、政治局勢、國內矛盾等。同時,他也仔細研究本國的情況,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 在這個過程中,李恪引經據典,以歷史上一些因爲倉促決策而導致失敗的例子來提醒衆人。他說:“昔日的越國,在面對吳國的威脅時,沒有盲目行動,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謀劃和準備,最終才成功復仇。我們如今也當如此,不可急躁冒進。”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研究和反覆討論,李恪和大臣們終於制定出了一套全面的應對方案。他們一方面加強了國內的防禦力量,積極訓練士兵;另一方面,派出了精明能幹的使者,與強國進行艱難的談判。 在談判過程中,李恪等人充分利用之前掌握的信息,巧妙地與對方周旋。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協議,暫時避免了戰爭的爆發。 諸侯國因此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得以繼續發展壯大。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恪當初提出的從長商議。這件事情也讓人們明白了,在面對重大決策時,不能僅憑一時衝動或片面的觀點就做出決定,而應該像李恪一樣,冷靜思考,全面分析,從長商議,這樣才能制定出最合理、最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決策。

從長商議-成語圖片

從長商議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