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不留

成語拼音

cùn cǎo bù liú

寸草不留成語解釋

連小草也不留下。比喻搞得精光,一無所剩。

典故出處

宋·樓鑰《攻媿集·八十一·英老真贊》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

成語典故

若是惱了我,連你西歧寸草不留。★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成語造句

敵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真是寸草不留。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有兩個相鄰的國家時常發生衝突。其中一個國家的國王是個野心勃勃且殘暴不仁的人。 有一次,這個國王決定對鄰國發動一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他率領着浩浩蕩蕩的大軍,氣勢洶洶地踏入了鄰國的領土。鄰國雖然奮起抵抗,但無奈對方兵力強大,漸漸地處於了下風。 國王的軍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論是繁華的城鎮還是寧靜的鄉村,都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百姓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在一片曾經富饒的土地上,如今已變成了一片廢墟。房屋被燒燬,農田被踐踏,甚至連路邊的小草都未能倖免,真可謂是做到了“寸草不留”。百姓們對這支殘暴的軍隊充滿了恐懼和仇恨。 鄰國的一位智者看到這種慘狀,痛心疾首。他四處奔走,呼籲人們團結起來抵抗侵略。他對大家說:“我們不能任由他們這樣肆無忌憚地破壞我們的家園,我們必須要奮起反抗,爲了我們的生存和尊嚴而戰。” 在智者的鼓舞下,鄰國的人們逐漸重新振作起來,他們組成了一支頑強的抵抗力量,與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儘管力量懸殊,但他們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最終,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戰鬥,侵略者的軍隊開始出現疲態,士氣也逐漸低落。而鄰國的抵抗力量則越戰越勇,逐漸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鄰國軍隊成功地擊敗了國王的大軍,將他們趕出了自己的國家。這片曾經遭受重創的土地,開始慢慢地恢復生機。百姓們重建家園,重新播種希望的種子,他們發誓再也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這場戰爭成爲了歷史的一個深刻教訓,讓人們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珍貴。而那個國王因爲他的殘暴和貪婪,也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寸草不留”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人們對那場慘烈戰爭的深刻記憶,提醒着後人要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轍。同時,它也警示着那些妄圖通過暴力和侵略來獲取利益的人,這樣的行爲最終只會帶來毀滅和災難。

寸草不留-成語圖片

寸草不留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