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邊鼓
成語拼音
- dǎ biān gǔ
打邊鼓成語解釋
- 指從旁鼓吹、協助。
典故出處
- 魯迅《集外集·序言》只因爲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
成語典故
- 他留下唐仲笙,本來想他會在旁邊打邊鼓,幫忙他勸說馬慕韓,沒料到馬慕韓把唐仲笙抓過去,倒變成絆腳石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一
成語造句
- 這件事明明大家都要齊心協力去完成,可他卻總是在一旁打邊鼓,擾亂軍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兩個商人,一個叫李華,一個叫張陽。他們都經營着布料生意,彼此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競爭。
有一次,小鎮上來了一個大富商,準備採購大量的布料。李華和張陽都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都想爭取到這筆大生意。
李華非常積極主動,他立刻準備了最好的布料樣品,親自去找富商洽談。而張陽呢,他沒有像李華那樣直接行動,而是選擇在一旁觀察,心裏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當李華和富商交談時,張陽就在不遠處偷偷聽着。他時不時地在旁邊說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比如誇讚李華的布料好,或者提供一些關於布料的小知識。這些話看似是在幫助李華,但實際上張陽是在暗中觀察富商的反應,試圖找到突破點。
在這個過程中,張陽就像是在打邊鼓一樣,表面上是在協助李華,實則是在爲自己謀利。他利用李華和富商的交談,瞭解了富商的需求和喜好,同時也找到了李華在介紹產品時的一些不足之處。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陽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足夠的信息。於是,他也帶着自己的布料樣品,找到了富商。他巧妙地利用之前打邊鼓時獲取的信息,針對性地向富商介紹自己的布料,強調自己的優勢。
最終,富商被張陽的誠意和他所提供的布料優勢所打動,選擇了和張陽合作。而李華雖然一開始很積極,但卻因爲張陽的暗中“打邊鼓”,失去了這個重要的生意機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競爭中,有些人可能不會直接與你正面交鋒,而是像打邊鼓一樣,在旁邊暗暗地行動,試圖利用他人的努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時,不僅要關注直接的競爭對手,還要留意那些看似無關緊要,實則心懷叵測的人。同時,我們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被他人的“邊鼓聲”所幹擾,要堅定自己的目標和信念,努力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成功。就如同歷史上的諸多故事一樣,在複雜的局勢中,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打邊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