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錯特錯

成語拼音

dà cuò tè cuò

大錯特錯成語解釋

強調錯誤到極點。

典故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成語典故

現在我們進了牢獄便是‘得仁’,那是大錯特錯!★鄒韜奮《經歷》五十

成語造句

這件事你如果這麼處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君王十分自負,總認爲自己的決策永遠是正確的。這位君王有一位忠誠的大臣,名叫李忠。李忠常常直言進諫,試圖讓君王能夠更加明智地治理國家。 一次,君王決定發動一場戰爭,他認爲這場戰爭能夠輕易地爲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和榮耀。然而,李忠經過仔細分析和研究後,發現這場戰爭存在諸多隱患和風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鼓起勇氣向君王進諫,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擔憂。 可是,君王根本聽不進去李忠的話,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甚至認爲李忠是在故意擾亂他的決策。君王不顧李忠的反對,執意發動了戰爭。 戰爭的進程果然如李忠所料,一開始就陷入了困境。敵軍早有準備,設下了重重陷阱,而本國軍隊由於準備不足和戰略失誤,連連失利,損失慘重。 隨着時間的推移,局勢變得越來越糟糕,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這時,君王纔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已經太晚了。最終,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國家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事後,君王懊悔不已,他意識到自己當初不聽李忠的勸告是大錯特錯。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爲,明白了自負和固執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從那以後,君王開始更加重視大臣們的意見,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更加明智的統治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過於自負和固執,要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否則,就可能犯下大錯特錯的決策,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就如同《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和進步,避免因爲自己的錯誤判斷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大錯特錯-成語圖片

大錯特錯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