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干戈

成語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大動干戈成語解釋

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典故出處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成語典故

剛纔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並且大動干戈,用兵征剿。★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

成語造句

兩國之間原本可以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然而卻因爲一些小摩擦最終大動干戈,導致無數百姓遭殃。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局勢複雜,紛爭不斷。 有一個名爲蔡國的小國,它與鄰國楚國之間存在着一些摩擦和矛盾。蔡國的國君年輕氣盛,在一些決策上不夠穩重。有一次,楚國的使者前來蔡國傳達一些信息,在交流過程中,雙方因爲言語上的一些誤會產生了不愉快。蔡國國君認爲楚國使者態度傲慢無禮,心中十分惱怒。 回到王宮後,蔡國國君越想越生氣,覺得楚國這是在故意挑釁,不把蔡國放在眼裏。於是,他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決定發動軍隊攻打楚國,要給楚國一個教訓。他的大臣們紛紛勸阻,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甚至會給蔡國帶來滅頂之災。但蔡國國君此時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去大臣們的建議。 就這樣,蔡國國君大動干戈,率領軍隊氣勢洶洶地向楚國進發。楚國得知蔡國來襲,一開始也感到十分驚訝,但很快他們就冷靜下來,開始積極組織防禦。楚國的軍隊實力遠在蔡國之上,他們迅速做出反應,派出精銳部隊迎戰蔡國軍隊。 在戰場上,蔡國軍隊雖然勇猛,但畢竟實力懸殊,很快就陷入了困境。楚國軍隊憑藉着強大的實力和出色的戰術,逐漸佔據了上風。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蔡國軍隊遭受了慘敗,損失慘重。蔡國國君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魯莽行爲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他後悔不已,但此時已經無法挽回局面。 這場戰爭給蔡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國家陷入了困境。而楚國也因爲蔡國的無端攻擊而對其產生了更大的不滿和警惕。此後,蔡國在各國之間的地位更加艱難,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問題和衝突時,不能輕易地大動干戈,而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通過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正如《論語》中所說:“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只有通過和平、和諧的方式,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以更加明智的態度和行爲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大動干戈-成語圖片

大動干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