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聲勢

成語拼音

dà zhāng shēng shì

大張聲勢成語解釋

大造聲勢,擴大影響。

典故出處

《宋史·李師中傳》今修築必廣發兵,大張聲勢。”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敵人看似來勢洶洶,實則只是在大張聲勢,試圖嚇退我們。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當時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心壯志且頗具智慧的統治者。 有一次,鄭國與鄰國衛國發生了一些邊界爭端。衛國國君聽聞後,決定集結大軍,準備對鄭國發起攻擊。鄭莊公得知這個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冷靜地思考着應對之策。 鄭莊公深知衛國來勢洶洶,正面硬拼可能會給自己的國家帶來巨大損失。於是,他心生一計。他命令手下的將軍們在國內大張聲勢地進行軍事調動和準備,到處宣揚鄭國已經做好了全面迎戰的準備,擺出一副要與衛國決一死戰的架勢。 同時,鄭莊公暗中派遣使者前往衛國的其他鄰國,向他們訴說鄭國的無辜和衛國的霸道行徑,希望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或至少讓他們保持中立。 衛國國君看到鄭國大張聲勢的舉動,心中開始產生疑慮。他擔心鄭國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這場戰爭可能不會像他想象中那麼容易取勝。而且,當他得知鄭國已經在外交上有所行動,周邊國家的態度也變得不明朗時,他開始猶豫是否還要繼續進攻鄭國。 就在衛國國君舉棋不定的時候,鄭莊公又採取了進一步的行動。他讓一些士兵在邊境故意製造出一些小衝突,然後迅速撤回,讓衛國以爲鄭國只是虛張聲勢,實際上戰鬥力並不強。 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衛國國君最終決定放棄進攻鄭國,轉而選擇通過談判來解決爭端。鄭莊公憑藉着他的智慧和謀略,成功地利用大張聲勢這一策略,不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這場危機。 這件事也讓鄭莊公在諸侯國中的威望大增,鄭國的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而“大張聲勢”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故意製造出很大的聲勢,以達到某種目的或產生某種效果。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鄭莊公這樣運用智慧和策略,通過大張聲勢來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都爲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大張聲勢-成語圖片

大張聲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