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佩犢

成語拼音

dài niú pèi dú

帶牛佩犢成語解釋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比喻改業歸農。

典故出處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爲帶牛佩犢。’”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片廣袤的草原上,牧民們安居樂業,孩子們歡笑着奔跑,彷彿呈現出一幅帶牛佩犢的美好景象。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渤海郡的地方。這裏土地肥沃,百姓們大多以農耕爲生。 在這個郡中,有一位郡守,他名叫龔遂。當時,渤海郡盜賊四起,社會秩序極爲混亂。龔遂上任後,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 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他發現,很多百姓之所以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是因爲生活困苦,沒有其他的出路。於是,龔遂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鼓勵百姓們安心種地,發展農業生產。他對百姓們說:“我們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耕耘,才能過上好日子。”爲了讓百姓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農業生產中,龔遂親自示範,帶着耕牛,佩戴着犢子模型,下地勞作。百姓們看到郡守如此以身作則,紛紛效仿。 在龔遂的努力下,渤海郡的農業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那些曾經的盜賊,看到種地能夠帶來穩定的生活,也紛紛放下武器,迴歸田園。 隨着時間的推移,渤海郡變得安定繁榮。而龔遂帶牛佩犢的舉動也成爲了一段佳話,被人們傳頌至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以身作則的力量是巨大的。領導者通過自己的行動,能夠引導和激勵人們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也讓我們明白,解決問題要從根源入手,只有讓百姓們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社會才能真正的和諧與穩定。正如《漢書》中記載龔遂的事蹟這般,他以獨特的方式引領了渤海郡的轉變,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擔當。 帶牛佩犢這個成語,也就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那些以身作則,積極引導他人的行爲。它提醒着我們,在生活中,無論處於何種位置,都應該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帶牛佩犢-成語圖片

帶牛佩犢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