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水拖泥
成語拼音
- dài shuǐ tuō ní
帶水拖泥成語解釋
- ①形容泥濘難行。②比喻不順利或不乾脆。現多作拖泥帶水”。
典故出處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
成語典故
- 一甲子、帶水拖泥,今歲謝君恩,放還山去。★宋·劉克莊《解連環·甲子生日》詞
成語造句
- 在下雨天的泥濘小路上行走,他腳步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帶水拖泥,十分艱難。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三的年輕人。
張三生活的村莊常常遭受洪水的侵襲,每次洪水退後,村莊裏都會一片泥濘。有一年,洪水再次氾濫,村莊被淹沒在水中。洪水退去後,道路上全是厚厚的淤泥,人們行走起來十分艱難。
張三看到這種情況,決心要清理出一條道路來。他不顧淤泥的髒污和難行,開始努力地剷除淤泥。然而,他的一些鄰居們卻並不像他這樣積極。他們做事拖拖拉拉,總是找各種藉口不願出力,就像帶着水又拖着泥一樣,進展十分緩慢。
張三不斷地鼓勵大家一起努力,但那些人卻依然我行我素。時間一天天過去,張三憑藉着自己的毅力和努力,終於清理出了一條可以通行的道路。而那些做事帶水拖泥的人,他們的周圍依然是一片狼藉。
後來,村莊裏來了一位智者。智者聽到了張三的故事和那些帶水拖泥之人的行爲,感慨地說道:“這世間之人,有的如張三般勇往直前,堅定果敢;而有的卻如那些帶水拖泥者,做事猶豫不決,缺乏行動力。”智者的話讓人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爲。
這件事情也漸漸流傳開來,人們用“帶水拖泥”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做事不乾脆利落、拖拖拉拉的人。就如同歷史上的一些事例,比如在戰爭中,有的將領猶豫不決,不能果斷地做出決策,導致戰機貽誤,最終戰敗。又或者在處理政務時,一些官員辦事拖沓,效率低下,影響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們應該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教訓,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像帶水拖泥般遲疑不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取得成功。同時,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爲那個被人詬病的帶水拖泥之人,要以積極的態度和高效的行動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帶水拖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