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陪末座
成語拼音
- tāo péi mò zuò
叨陪末座成語解釋
- 叨謙詞,受到(好處);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後的座位。這是受人宴請的客氣話。
典故出處
- 《儀禮·士冠禮》興,筵末坐啐醴。”
成語典故
- 學藝社曾經大大地歡宴過他們,請了章士釗做陪客,我自己也曾叨陪末座。(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編》)
成語造句
- 在這場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上,我資歷尚淺,只能叨陪末座,向各位前輩虛心學習。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出身貧寒,但自幼聰慧好學,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仕途上逐漸嶄露頭角。
當時的朝廷中,有許多權貴大臣,他們常常舉辦各種宴會,張華也偶爾會被邀請參加。在一次特別盛大的宴會上,衆多達官顯貴雲集。張華深知自己在這些人當中地位並不高,只是一個相對不起眼的小官員,所以當他進入宴會廳時,便自覺地找了一個較爲偏僻的位置坐下,可謂是“叨陪末座”。
宴會開始後,權貴們相互寒暄、高談闊論,張華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裏,認真傾聽着他們的談話。期間,衆人談到了一些國家大事和治理之道,張華心中雖有自己的見解,但他明白自己的身份,並不輕易發言。
然而,當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時,在場的權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一時之間竟無人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時,張華鼓起勇氣,站起身來,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他引經據典,從歷史上的諸多事例中汲取經驗,提出的辦法既切實可行又富有創意。
衆人聽後,先是一陣驚訝,隨後紛紛點頭稱讚。其中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更是對張華刮目相看,他感慨道:“想不到今日這叨陪末座之人,竟有如此非凡的見識和才能。”從此,張華逐漸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賞識,他的仕途也越發順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地位或許在一開始並不起眼,但只要有真才實學,在合適的時機展現出來,就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機遇和成就。不要因爲自己暫時處於“叨陪末座”的位置而氣餒,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等待時機一飛沖天。就如同張華一般,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員,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最終在仕途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叨陪末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