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相謀

成語拼音

dào bù xiāng móu

道不相謀成語解釋

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

典故出處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成語典故

孫爲臺臣時,與徐華亭莫逆,疏詆新鄭最醜,二公道不相謀,相去亦三十餘年。★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二·新鄭富平身後》

成語造句

我們對於未來的規劃截然不同,簡直是道不相謀,很難達成一致。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在一個名爲衛國的諸侯國中,有兩位大臣,分別是子思和甯戚。 子思是一個心懷壯志、有遠見卓識的人,他一心想爲衛國的繁榮和強大出謀劃策。他常常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和治國理念,希望衛國能夠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和發展。然而,衛國的國君卻更傾向於保守和安逸,對於子思的想法和建議往往並不重視。 而甯戚則是另一種性格的人。他善於阿諛奉承,懂得迎合國君的喜好,通過這種方式在朝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權勢。他對於子思的那些理想和抱負嗤之以鼻,認爲那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子思看到衛國的局勢日益混亂,心急如焚。他多次試圖說服國君和其他大臣採取積極的行動,但都遭到了甯戚等人的反對和阻撓。子思明白,他與甯戚等人在治國理念和追求上有着根本的分歧,他們根本不是一路人,正所謂道不相謀。 一次,衛國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決策,子思堅決主張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外部的威脅,他據理力爭,引經據典,闡述自己的觀點。然而,甯戚卻在一旁冷嘲熱諷,不斷地說一些風涼話,試圖破壞子思的計劃。最終,國君還是採納了甯戚的意見,導致衛國錯失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 隨着時間的推移,衛國的局勢越來越糟糕,子思感到無比的失望和痛心。他深知,在這樣一個與自己道不相謀的環境中,他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於是,他毅然決定離開衛國,去尋找一個能夠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地方。 而甯戚則繼續在衛國享受着他的榮華富貴,卻不知衛國已經在他這種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的行爲中逐漸走向衰落。 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道不相謀的含義。當人們的理念和追求相差甚遠時,即使在同一個環境中,也很難達成共識和合作。只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能共同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推動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而那些道不相謀的人,最終只會分道揚鑣,各自走向不同的命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它時刻提醒着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尋找那些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前行,才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

道不相謀-成語圖片

道不相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