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論短

成語拼音

dào cháng lùn duǎn

道長論短成語解釋

指評論好壞是非。

典故出處

丁玲《三日雜記》車子轉動的聲音擾成一片,人們在周圍道長論短,娃娃們跑來跑去,喊着媽,鬨笑着,鬧成一片。”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大家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是道長論短,影響團結。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衛國和梁國。這兩個國家時常因爲一些邊界的小事而產生摩擦和紛爭。 衛國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公孫鞅,他足智多謀且善於思考。而梁國也有一位官員名叫司馬錯,同樣有着不凡的智慧和見解。 有一次,兩國因爲一條河流的歸屬問題又起了爭執。雙方都認爲這條河流應該屬於自己的國家,互不相讓,局面一度十分緊張。公孫鞅和司馬錯作爲雙方的代表被派去進行談判。 在談判桌上,公孫鞅和司馬錯各抒己見,開始了激烈的爭論。公孫鞅從歷史記載和先人的劃分等方面闡述衛國對河流擁有主權的合理性,而司馬錯則從實際利用和當下需求等角度力陳梁國對河流的必要性。 他們二人你來我往,不停地道長論短,誰也不肯退讓一步。隨着爭論的持續,氣氛也變得越發緊張和激烈。周圍的人們都緊張地注視着他們,擔心這場爭論會引發更大的衝突。 然而,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辯論後,公孫鞅和司馬錯逐漸冷靜了下來。他們意識到,這樣無休止的爭論下去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可能會讓兩國的關係更加惡化。於是,他們開始嘗試尋找一種折中的辦法。 最終,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他們達成了一個協議,決定共同合理地利用這條河流,讓它造福兩國的人民。通過這次事件,兩國的關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道長論短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爭論而不尋求解決辦法,那麼就可能會陷入僵局。在面對分歧和矛盾時,我們應該像公孫鞅和司馬錯一樣,在適當的時候學會冷靜思考,共同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促進和諧與發展。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要在保持自己觀點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意見,通過理性的溝通和協商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無休止的爭論之中。

道長論短-成語圖片

道長論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