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不徑
成語拼音
- dào ér bù jìng
道而不徑成語解釋
- 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典故出處
- 《呂氏春秋·孝行覽》故舟而不遊,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出門在外,我們應當選擇安全正規的道路行走,切不可爲了圖快就道而不徑,給自己帶來危險。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和衝突,局勢動盪不安。
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國家裏,有一位年輕的公子名叫衛鞅。衛鞅自幼聰慧好學,對兵法和治國之道有着濃厚的興趣。他看到國家在混亂的局勢中艱難前行,心中便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尋找一條更爲明智和安全的道路來幫助衛國走向繁榮昌盛。
衛鞅深知,在這亂世之中,一味地通過戰爭和暴力手段去爭奪地盤和資源並非長久之計,正如《論語》中所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他明白“道而不徑”的道理,決定另闢蹊徑。
他開始遊歷各國,廣泛結交有識之士,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思考和探索,試圖找到一種既能讓國家強大又能避免過多衝突的方法。
有一次,衛鞅來到了一個強大的諸侯國。這個國家正憑藉着武力四處征伐,雖然暫時獲得了一些利益,但國內百姓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衛鞅看到這一切,更加堅定了自己走“道而不徑”之路的決心。
回到衛國後,衛鞅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向衛國國君進言。他提出通過改革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重視教育等方式來增強國家的實力,而不是僅僅依靠戰爭和暴力。國君被他的遠見卓識所打動,決定給予他機會去實施自己的計劃。
在衛鞅的努力下,衛國逐漸走上了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國家的經濟日益繁榮,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而其他一些一味追求戰爭和暴力的諸侯國,卻因爲過度消耗而逐漸衰落。
衛鞅的成功讓人們認識到,在複雜的世界中,有時候選擇“道而不徑”,通過智慧和謀略去尋找更爲穩妥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遠比盲目地追求捷徑和冒險更爲重要。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典範,提醒着人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面對困難和選擇時,做出明智的決策。
道而不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