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鋒履刃
成語拼音
- dēng fēng lǚ rèn
登鋒履刃成語解釋
- 踩踏刀劍的鋒刃。比喻衝鋒陷陣在最前頭。
典故出處
- 《後漢書·袁紹傳》又臣所上將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顯達,登鋒履刃,死者過半。”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場激烈的戰鬥中,他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彷彿有着登鋒履刃的勇氣和決心。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巨大的危機。周邊的敵國虎視眈眈,不斷侵擾邊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國家有一位年輕勇敢的將軍,名叫李明。李明自幼習武,有着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武藝。當他得知國家的困境後,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決心要爲國家和百姓而戰。
他帶領着一支精銳的軍隊,踏上了抵禦外敵的征程。一路上,他們遭遇了無數艱難險阻,但李明始終身先士卒,毫不退縮。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敵軍的兵力遠遠超過了他們。李明的軍隊陷入了絕境,但他沒有絲毫畏懼,他激勵着士兵們:“我們身爲軍人,當以保家衛國爲己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們也要勇往直前!”士兵們在他的鼓舞下,士氣大振。
李明親自率領着一隊敢死之士,衝向敵軍陣營。他們如同一股鋼鐵洪流,在敵軍中奮勇廝殺。李明更是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手中的兵器如閃電般舞動,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
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李明和他的軍隊終於突破了敵軍的重重包圍,取得了勝利。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鮮血,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寧。
在這場戰鬥中,李明可謂是登鋒履刃,毫不畏懼危險和困難。他的英勇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後來,國家逐漸恢復了和平與繁榮。但李明的名字卻永遠銘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爲了一個象徵着勇敢和堅毅的符號。他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不衰,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國家和正義而不懈奮鬥。正如古人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明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他的登鋒履刃精神也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和敬仰。
登鋒履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