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因奉此
成語拼音
- děng yīn fèng cǐ
等因奉此成語解釋
- 等因舊公文用以結束表示理由說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樣文章。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我們對於上級的文件絕不能等因奉此一番就完事大吉。
成語造句
- 舊時官場上的文書,往往只是形式化地遵循慣例,常常是一些空洞無物的內容,純粹是等因奉此,毫無實際價值。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官員名叫李庸。他在官場中摸爬滾打多年,逐漸形成了一種敷衍了事、只知照章辦事的行事風格。
當時的官場有許多繁文縟節和陳規舊矩,李庸對這些規章制度可謂是瞭如指掌。每次遇到事情,他從不認真思考解決方案,而是直接按照以往的案例和規定來處理,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差異。
有一次,地方上發生了一起糾紛。百姓們因爲土地劃分的問題產生了爭執,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這件事情傳到了李庸那裏,他沒有親自去了解情況,也沒有詢問相關人員的意見,只是在堆積如山的文檔中查找類似的案例。找到後,他便不加思索地按照之前的處理方式下達了命令。結果,這個命令完全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使得矛盾進一步激化。
百姓們對李庸的處理方式極爲不滿,紛紛上書投訴。然而,李庸對此並不在意,他依舊我行我素,繼續着他那等因奉此的辦事風格。
時間一長,李庸的這種行爲引起了上級官員的注意。他們對李庸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在處理諸多事務時都是如此,只知道機械地遵循舊例,而不懂得靈活應變。上級官員對他這種不作爲的行爲極爲憤怒,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斥責和處罰。
李庸的故事在官場中漸漸傳開,成爲了人們的反面教材。人們意識到,在處理事情時不能只是等因奉此,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靈活地運用規章制度,真正做到爲百姓謀福祉。從那以後,人們開始反思官場中的這種不良風氣,努力尋求改變,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更加高效、務實的官場環境。而“等因奉此”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那些只會照抄照搬、敷衍應付的行爲。
等因奉此-成語圖片